来源:作者:发布日期: 2023-02-09
名 称:2023年财政工作要点
2023年财政工作要点
2023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、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、市“两会”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,加强财政资源统筹,支持打好“发展六仗”、做好“四篇文章”,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;大力优化支出结构,加强重大民生、重要部署财力保障,落实常态化过“紧日子”,兜牢“三保”底线;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,提高财政现代化治理水平;切实履行好财会监督主责,整饬财经秩序,严肃财经纪律;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防范财政运行风险;扎实开展“绩效管理提升年”行动,加快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,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、全面建设现代化张家界贡献财政力量。
一、预期目标
经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,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.17亿元,同比增长5%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.16亿元,同比增长5%,其中税收收入24.99亿元,非税收入12.17亿元,非税占比32.75%。
二、工作重点
(一)多维发力提绩效,力促财政可持续发展。扎实开展“绩效管理提升年”行动。一是坚持过“紧日子”,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。严格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过“紧日子”要求的八条措施。加强预算管理,优化支出结构,做到“无预算不支出”。严控新增支出,压减一般性支出、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、低效无效支出,持续严控“三公”经费。二是提高精准度,该花的钱要落到实处。全面提升财政政策效能,加强财政政策与投资、产业、金融、科技、就业等政策协同联动,打好“组合拳”,形成政策合力,不断提高国有资源和财政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益。三是加强绩效管理,花出去的钱每分问效。对财政重大专项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,完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,切实做到“花钱必问效、无效必问责、违规必严惩”。
(二)多措并举育财源,积聚高质量发展动能。一是统筹推进财源建设。继续实施市财源建设“六大计划”攻坚战。落实“三个挂钩”,引导产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增强税源培植意识。二是充分挖掘“传统财源”。加快旅游业复苏和转型升级,支持工业强基补短,摸清财源家底,引导资金资源流向财源建设好的产业和领域。三是全力招引“新兴财源”。支持大数据、大健康、新能源、新零售等新经济新模式发展, 分类盘活存量“三资”,推动完成第一期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四是巩固涵养好“现有税源”。着力纾解企业困难,精准快速落实各项财税政策,用足用好财政金融工具,支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、企业上市“金芙蓉”跃升行动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(三)想方设法促增收,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。一是加大综合治税力度。精准分析排查税收疑点、漏洞,严防“跑冒滴漏”,确保应收尽收、应缴尽缴、均衡入库。二是强化税源管控。开展“以数治税”三年攻坚,在平台经济、成品油零售、营利性学校及医疗机构等领域开展税费精诚共治试点。三是依法依规抓非税收入。重点围绕特许经营、户外广告资源、矿产及土地出让、风力发电、核心景区门票、大案要案落地等方面抓实非税征缴。严格非税收入执收考核。严格执行财预〔2022〕126号文,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,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收入。
(四)围绕中心强保障,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。一是持续推动文化旅游健康发展。支持举办首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,促进旅游产业加快旅游复苏。二是支持实施工业强基补短。落实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。三是支持科技创新。落实企业研发分类奖补政策,激发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与动力。四是支持城市更新。推进控违拆违、老旧小区改造。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围绕产业振兴,支持农业品牌科研和营销;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,规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,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,促进粮油稳产保供;推进美丽乡村扩面提质,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六是大力推动绿色发展。支持推进“双碳”行动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。支持实施十年禁渔、生态修复、污染治理等,提升生态涵养能力。
(五)坚定为民兜底线,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。一是支持稳就业保就业。全力落实税费减免、资金补助、贷款贴息、职业技能提升等政策,支持企业稳岗扩岗、个人创业就业。二是支持社会保障水平提升。落实养老、城乡低保、优待抚恤等保障政策,统筹财力健全社会求助体系,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,加强社保资金安全监管。三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。继续做好疫情防控、基本公卫服务、居民医保参保财政补助等经费保障。四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。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,足额保障各类生均公用经费和资助资金。推动实施县域普通高中“徐特立项目”。
(六)全力以赴争资金,着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。一是有效争取专项债券。发挥财政稳投资作用,积极谋划、申报、储备一批强基础、增功能、利长远的政府专项债项目,力争2023年专项债券发行实现新突破。二是精准争取转移支付。充分把握我市全域旅游、国家公园、乡村振兴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资源枯竭型地区、南京对口合作等发展机遇,积极向上汇报对接,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倾斜。三是大力争取财政金融支持。强金融,活机体,找准资金争取突破口,力争给予倾斜。
(七)从严从实夯基础,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。一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。继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,完善政府预算体系,全面实施“零基预算”。深入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、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。二是深化“法治财政”建设。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,严格政府采购管理。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建设,严格规范评审业务流程。继续开展“阳光”“标兵”财政所建设。三是加强财会监督体系建设。加快构建财政部门主责监督、有关部门依责监督、各单位内部监督、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、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。聚焦惠民惠农资金管理、党政机关过“紧日子”、“三保”、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。
(八)千方百计防风险,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。牵头抓好全市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,牢牢守住“隐性债务不新增、三保资金不断链、风险等级不升级、重大风险事件不发生”的底线。一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。统筹全口径债务监管。健全常态化风险监测预警机制。加强隐性债务管控,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立项。切实降低平台公司融资成本。全力推动平台公司转型改革。管好用好政府债券。二是坚决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持续开展县区财政运行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,确保不发生“三保”支出风险事件。三是确保库款运行安全。强化措施清理消化暂付款,确保库款系数保持在合理区间。
三、保障机制
(一)聚焦“立根铸魂”,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深化模范机关建设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坚定捍卫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全面学习、全面把握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“大走访、大调研、大讨论、大讲堂”活动,找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着力点,推动精神落地生根。坚定不移履行政治责任。深入践行“财随政走、政令财行”和“以政领财、以财辅政”的政治要求,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财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,始终做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,财政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。
(二)聚焦“夯基固本”,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。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推动党建与财政工作目标同向、部署同步、工作同力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。坚持“一切工作到支部”,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开展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为抓手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。全面推进“四强”党支部建设,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。加强对注册会计师、融资担保等行业党建指导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牢记“三个务必”,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。坚持党建带群建,弘扬“崇德尚俭、兴财惠民”机关文化,深化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和行业文明建设,凝聚财政高质量发展“精气神”。
(三)聚焦“清廉财政”,营造风清气正干事环境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。以清廉机关、清廉财政建设为抓手,加强廉政警示、家教家风教育,引导干部做到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;全方位排查廉政风险,狠抓财政内控建设,健全财政制度体系,构筑源头防腐长效机制,实现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;自觉接受各类监督,全力支持驻局纪检监察组精准运用“四种形态”从严监督管理干部。坚持不懈纠四风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坚决防止“四风”问题反弹回潮。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。深入开展“四看四比”活动,努力让更多工作在全省有位、全国有名。突出“四看四比”论英雄、定奖惩,健全干部队伍正向激励机制,让想干事的有机会、能干事的有舞台、干成事的有位置。